【六月党员大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履行好立德树人光荣使命

时间:2022-06-24     来源: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     阅读0

党委书记 政府督导专员 薛智

(2022年6月14日 16:40大礼堂)

分三个部分,一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二是我们的领会和理解,三是我们如何做,加以贯彻。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过程中,高度重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观点,把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系统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创建了许多富有时代特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构成了科学完整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即习近平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见诸于他在各种会议上的讲话、考察学校时的讲话、回复师生们的信件等,当然最集中的体现在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之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指导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主要论断:

1.教育本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的贺信》中指出,“教育传承过去、造就现在、开创未来,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同时,还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未来”。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积极发展教育事业,通过普及教育,启迪心智,传承知识,陶冶情操,使人们在持续的‘格物致知’中更好认识各种文明的价值,让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中,“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但《大学》中未在其后作出任何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探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分析世界发展的形势时,在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时,其中论述了教育在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他指出,“教育应该顺此大势,通过更加密切的互动交流,促进对人类各种知识和文化的认知,对各民族现实奋斗和未来愿景的体认,以促进各国学生增进相互了解、树立世界眼光、激发创新灵感,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我们大学的功能讲“五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本质认识中有博大的世界眼光,而且着眼于人类的发展命运之中来认识的。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它担负着传承前辈的生产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为当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使我们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和作用。从中我们也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传授知识、提高品德、启迪智慧,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也是提高每个人的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的重要途径。

2.教育理想——“四个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九个教师节慰问信中,进一步指出了我国教育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方向。他希望广大教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理想、方向和目标。

在指出理想、目标、方向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出席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央召开这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是在时隔12年后召开的,这次会议解决和回答了我们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一重大课题和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强调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他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阐明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四个服务”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极其重要内容,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坚持为人民服务解决的是教育为谁服务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其它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其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既然如此,我们社会主义大学所坚持的政治方向,必是为人民服务的。总之,“四个服务”是有机的统一体,内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全过程,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思政工作全过程。

3.教育的历史定位——途径、基石、决定、依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历史定位的论述主要有:

一是途径。2013年9月25日,“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在联合国总部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应邀在纪念活动上发表了视频贺词。他表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二是基石。2014年9月9日,在全国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提高人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教育是基石。

  三是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的贺信》中指出,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讲,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和未来;从国家发展的角度讲,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四是依靠。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从根本上讲靠人才、靠教育。

总书记的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功能,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论述,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4.教育战略——科教兴国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他于2013年9月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贺词时强调,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科教兴国战略思想,强调教育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在2014年教师节前夕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需要。“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因此,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品质人才。

5.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大中小学,在与师生座谈时深入阐述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和实施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同年,总书记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的回信中,要求学校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2016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八一学校师生座谈时强调,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断,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6.队伍建设——“四有好老师”

  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就是教师。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关心教师的健康成长,关心教师的待遇地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一个人一生遇到一个好老师,这是一个人的幸运;一所学校拥有一些好老师,这是这个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拥有源源不断的好老师,这是这个民族发展的根本依靠、未来依托。总书记对好老师的标准强调了四句话:

  一是要有理想信念。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这个理想信念指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心力。

  二是要有道德情操。“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尊师重教,核心是师德师风。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

  三是要有扎实学识。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为学生传授真知、解疑释惑,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自己要有真本领。

  四是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才有责任。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

  总书记的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是新时代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遵循。

7.发展动力——教育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

关于教育改革,习近平总书记讲,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八一学校时指出:“我们的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好的经验要坚持,不足的要补齐。”教育改革要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方向、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投入体制、考试招生及就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对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以世界发展大局的视野,论述了我国教育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高瞻远瞩,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不仅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宝库,同时指导着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二、准确把握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新要求,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教育发展的历史责任感紧迫感

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面对世情国情民情发生的深刻变化,是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在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战略定位、历史使命、目标任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深刻阐释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为谁办教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15年,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这就迫切需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强教先行,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以教育强国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以,我们一定要立足新时代,把握新形势,明确新要求,切实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新时代推动教育发展的历史责任感紧迫感。

1. 教育要承担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力点。他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对青年寄予厚望,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勉励青年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希望广大学生努力做到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勤学上进、追求卓越,强健体魄、健康身心,锤炼意志、砥砺坚韧;希望当代青年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

今天在校学生的人生黄金期贯穿“两个一百年”奋斗期,今天在校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推动者,而不是旁观者、拖后腿者,更不应是破坏者、颠覆者。因此,我们必须牢记使命、守住根本,在事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对意识形态阵地的主导权,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 教育要承担起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社会责任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工作既是人民群众的现实关切,也是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转变,对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更高。我们既要在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发展差距方面“补短板”,又要在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方面“做加法”,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现在,科技发展深刻改变了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重塑了教学环境和学习生态,要把握机会,改革创新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更高质量的教育,更好回应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热切期待。

3. 教育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优秀人才和创新成果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这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对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等方方面面,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这些都与教育息息相关。迫切需要加快提升劳动者素质,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创新支撑和文化引领,产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性成果。形势逼人、任重道远。我们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推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的创新支撑和人才支持。

4. 教育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个国家发展能否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取决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深刻改变了国际战略竞争格局,各国纷纷大力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和内容创新,厚植人力资源根基。如果我们不能抓住这一“弯道超车”的宝贵机遇,就可能错失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的良机。同时,伴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际社会期待听到更多的中国声音、看到更多的中国方案。中国发展越是融入全球、越是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就越要求教育承担起更多全球使命。无论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知晓国际规则、参与国际事务的复合型人才,还是提炼具有中国标识的治理理念、提供打有中国烙印的公共产品,都需要教育战线主动作为。我们既要兼收并蓄、加强合作,努力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也要强化教育自信,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为我国履行大国担当、推动建设新型国家关系、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三、提高政治站位,聚焦“四个服务”,切实履行立德树人光荣使命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认清我们教育承担的社会责任、历史使命,我们深感责任在肩,使命光荣。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感紧迫感,齐心协力写好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答卷。

1.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办好中国的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这个特色中最大的一点,就是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因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首要的是坚持党对教育的绝对领导。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大师生的座谈会上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他还说,“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我们党在如何办好社会主义大学上进行了反复探索,并初步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道路。这就是,在指导思想上,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基本制度上,坚持党的领导,在价值诉求上,强调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强调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培养方式上,强调“十大育人”,即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

2.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

意识形态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是天马行空、飘忽不定的,它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全校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高校党的建设与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肩负起责任,增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

层层夯实责任。书记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推进“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党的书记是第一负责人,党委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级党组织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通过层层夯实责任,将意识形态责任制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落实学校出台的《意识形态责任制实施细则》中有明确规定。在这里,我简要强调一下,有党委和党总支的责任,有职能部门和重点领域的责任,有检查监督有考核和监督,有责任和追究。通过这些制度,把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到实处。

3.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十九大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之一,足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并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安排,强调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以核心价值观为精神纽带团结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我们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师德长效机制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理论研究;加强学风建设;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等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宣传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以及党史宣传教育;利用重要节庆日、重大事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开展有特色的文化建设工程;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系列化、品牌化,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激励师生为实现“中国梦”砥砺前行。

4.积极构建有特色的大思政格局

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真正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学校就是一个思政工作“大熔炉”,德育的“大熔炉”。无论是教师,还是管理、服务人员;无论是思政课,还是其它基础课、专业课;无论是学校的各个领域,还是教学的各个环节;无论是学校宏观层面,还是教师个人微观层面,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形成协同效应,形成一体化育人,构建有特色的大思政格局,真正打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盲区、断点,打通最后一公里,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满足时代发展要求、满足社会进步需求,不断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

5.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再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引导青年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我们要以生为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充分体现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我们要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重点,聚焦人才培养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针对制约人才成长的瓶颈,大胆改革,重点突破,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我们要着眼于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进一步巩固师生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干部作风和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为学校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舆论支持、精神支柱、文化条件与和谐环境,为学校发展提供健康、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6.努力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长期以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被认为是思政课教师的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面临与通识教育、专业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打破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思政课“孤岛化”的窘境,让每门课程都育人、每位教师都承担育人责任,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

我们学校已经有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我们要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不走样。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我们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融合力度,充分发挥党政领导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理论课、辅导员和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作用,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7.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作为教师,一是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书和育人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教师如果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二者割裂开来,成为单向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致使教书失去育人的功能,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不仅承担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职责,而且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培养高尚情操的重任。只有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自觉当好学生正确政治方向的引导者和高尚品质的塑造者,才不愧为一名合格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二是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辅相成,构成教书育人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教师不仅要善于言传,而且要善于身教。让学生眼见为实,激起思想共鸣,进而促进对教师言传的认同和接受,最终实现对学生心灵和人格的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身教比言传更为重要,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因此,教师要求学生怎么做,自己先要做出表率,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才能赢得他们的尊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良好师德师风的影响和带动下,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三是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习近平同志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是教书育人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道”也在不断更新。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和“道”的发展,就要走出书斋、关注社会,加强对社会发展实际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要从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在为党和国家教书育人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8.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我们的教育事业是党领导下的教育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我们的学校是党领导下的学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党的领导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的根本政治保证。

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我们学校始终成为两个“坚强阵地”——即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必须紧扣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这一目标,按照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标准,把学校领导班子打造成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善于领导学校科学发展、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集体。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就要在全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学校的各级党组织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组织保障。党员队伍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力量。我们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虚”功“实”做,把“软指标”变为“硬约束”,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

建设教育强国,时不我待,任重道远。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及教育方针,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